我之所以写作,不是我有才华,而是我有感情。—— 巴金
生活的方式千千万,能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实属不易。减少有害的,增加有益的,尝试滋补的,放弃消耗的,总之是为了让自己身心健康,积极快乐。
其中,写作,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生活方式。为什么呢?
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。
首先,生活本身是虚无的。是由一个个点串联起来。如果没有记录,回头看的时候,就像白茫茫一片,没有内核,轻飘飘的失去生命本身的厚重感。所以需要通过写作记录,知道过去从哪里来,现在所处的阶段,未来又想去往何处。
其次,反思的人生更值得过。人类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前行,个体也是需要借助自己的经验,“吾三省吾身”,写作可以帮助反思。写作的本身就是目的,让人安静,动脑动心反观自身。向内求比向外求更踏实。
然后,人需要表达。我们是浸泡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中,看似通讯发达,实际现实中人与人隔阂越来越大,“信息茧房”不可谓不厚。内心浮躁不安,需要有一个可以对话的人,知己难寻,在遇到之前,不妨和自己先对话。写作最初即和自己的对话,不过如果只是自说自话,他人未必能够理解,也不爱看。再通过写作和他人对话,信息流动,观念互换,则增强了和外界的链接。人和人,人和情景,就产生了情绪,情绪会传染,或高兴,或忧虑,或悲伤,或恐惧,眼界就在这样的碰撞中开阔了起来。
写作的益处远不止这些,也有很多人有想写的冲动,可往往停留在冲动,行动不起来,这又是为何?
我认为原因也有三。
首先,写作是一个认知负荷比较高的活动。人人会说话,意味着人人都应该可以写作才是。不过写作和说话还是有些差距,说话讲究及时,你一句我一句,直接干脆。写作是一种书面语,重在文采,重在逻辑,是一个把混乱的记忆整理为有序的文字,是熵减过程。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,能不思考就尽量不思考。在精神状态不佳时,是很难写作的,因为精力无法支撑更大的认知负荷。不光新手如此,写作高手也一样。
其次,生活素材比较单调,认为没什么可写的。一个好作家或者艺术家往往人生经历丰富,有血有肉,有一系列的好故事。国内如张爱玲,如钱钟书,国外如海明威,如毛姆。
然后,万事开头难。刚开始很难写出惊人之作,写出来的没人看,还花费时间,没有正反馈,劲头一过,就不了了之。
其实,写作是一个技术活,既然是技术活,就讲究方式方法,方法得当,事半功倍,肯花时间练习,人人都可。就像做饭一般,人人都可以做饭,区别在是否好吃。一个刚开始不会做饭的人,做的多了,也就不用看菜谱,也能有模有样的做出几个拿手菜来。
方法有哪些呢?
其一、顺从大脑习惯。
其二、重视日常积累。
其三、认识自己所长。
写作是脑力活动,不妨看看大脑喜欢什么。大脑不爱思考,思如泉涌的时刻也不会每天都有,职业作家也很难提笔就洋洋洒洒写出一篇佳作。不过大脑喜欢对比,喜欢组合。几千字的文章一下子写不出来,两三百字的短文难度就会降低很多。在《卡片笔记大法》中讲到,降低写作的难度,可以从写卡片开始。习惯大于目标,先不用要求写出多少好文章,而是养成写作的习惯。每天三百字,一周加起来就是一篇千字文。大脑中的信号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和突触之间传播,特定活动对应不同的脑区。长时间的写作习惯,会增加该脑区的突触数量,一回生二回熟,用进废退,同样适用于写作。
人生没有完全相同的,但总有相似的。差距在于环境不同,观念不同,阶段不同,利益不同。因为不同,才有冲突,冲突碰撞才有故事性。翻来覆去都是人性那些事。人性即有其复杂性又同时有规律性。不然都是“你好,我好,其乐融融”的社会状态,就会寡淡了些。君子和而不同,求同存异即可。 这和写作有什么关系? 艺术来源于生活,观察生活,积累素材,多看多写,会发现人的悲欢离合都在一定框架之内。好的作家都是了解人性的高手,同时又跳脱不出人性枷锁,所以说不用担心没有内容可写,生活是可以很细腻入微的。 王路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:他有次出门,赶上学校放学,旁边走过正聊天的妈妈和女儿,这时旁边有另一个小男孩喊“刘梦琪”,女孩回应“郭子阳”,之后男孩离去,女孩继续和妈妈说话。这样一个看似平常,每天都可能发生的细节,就有很多可写作的地方。首先,全程男孩和女孩都没有笑,干脆的一句喊话,一句回应,没有夹杂其他。对比成年人,这种情景就少见了。成年人会夹杂人情世故,会在乎会猜忌。熟人打招呼,场景多半是: ”吃了没?“ ”吃过了。“ ”去哪去?“ ”有点事“ ”回头约“ ”好咧“
其实,对方并不关心你是否吃了,去干吗,只是因为认识,现在碰上了,打个招呼而已。而不会像小孩子,互相喊一句“李自新”“马冬梅”相继离开。这类不同就是日常人性的有趣之处。
写作最常见2个类型,故事文和说明文。故事是人人都爱听的,好故事跌宕起伏,坏故事平淡无奇。故事可以顺序,倒叙,插叙。比如一部电影,看的时候就可以观察电影在情节上,用了什么描述方法,引导出观众哪些情绪共鸣。 说明文就是你在读的这篇,通过论点、论据、论证的方式,阐述想表达的观点,也就是常说的干货。如果说服力不足,胡编乱造,或者逻辑不通,前后矛盾,也是没人爱看。说明文重在逻辑紧密,比如这篇旨在说清楚写作的好处,如何写作的问题,前后有结构搭建。如果看完觉得有道理,对读者是有用的,文章就算基本合格,处于可看的阶段。如果既有理性阐述,语句干净不冗余,“豹头凤尾猪肚”,又有感性共鸣,可以算是佳作。如果逻辑紧密,知识密度巨大,可穿破时空的限制,即使过了百年,依然可读性极高,就可算为神作了。 文章是输出,输出需要有输入提供原材料,写作就是加工过程。有蓄水池一样的素材库,有写作工具,有输出流程(sop),输出倒闭输入,输入支撑输出,写作提升加工熟练度。写作这门手艺就会不断精进。
既然人人不同却各有相似之处,写作时就要找到自己擅长的地方。什么都擅长写的人我是没见过,我只见过有自己写作风格的人。有擅长写诗,有擅长情感故事,有擅长社科说明文,在各自熟悉的领域写作,更容易建立自己的内容创作根据地。毕竟人生很短,能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,已实属不易。不贪多,写自己之所长,才能有概率成为该领域的大家。
小结
写作是一件可打破时空限制,于自己于他人都是极好的一件事。走马观花的人生好比雁过无痕,活了一生就好像没来过岂不可惜。写作之难,难在大脑思维习惯,难在文采和逻辑。不奢求成为大作家,不妨先从写卡片开始。
接下来,再聊下不同的写作类型都有哪些好用的写作方法。 下次见。
评论区